寺庙简介

    金仙寺在慈溪市东南鸣鹤镇。背靠禹王山,面临白洋湖畔。湖光山色,环境幽静。有公路可直达寺院山门。

     寺初建于南朝梁大同间(公元535-545年),名精进庵。唐乾元间,福林智渡禅师住锡于此,改名福林。宋治平二年(1065年)。因白洋湖又名金仙湖,赐额为“金仙禅寺”。明天启、清康熙年间经过重建和扩建,成为浙东一名刹。道光十五年、同治元年两次毁于火。同治十二年由住僧募资复建。旧有静观楼、望湖楼、欧飞阁诸名胜,及元云噩《泰上人舍田碑记》、米芾书《金仙寺碑》等,惜早已湮废。

    民国十八年(1929)我国近代高僧太虚大师的法嗣亦幻法师任金仙寺住持。翌年,弘一法师云游至此。此后又三度驻锡。成为其浙东经常落脚之处。卢沟桥事变前,芝峰法师主持讲席。吸引了一批佛教界精英,成立“白湖讲舍”和“人海灯社”,大兴佛教研究之风。一九三七年曾翻译日本为学博士、明治时代佛教启蒙家村上专精所著《佛教大纲》,因战事未曾付印。现存本市的译稿已成为汉文孤本。

    1936年我党举办以“夏令营”名义在此培训抗日骨干;1940年初亦幻法师迁宁波延庆寺,金仙寺僧月西继任住持。

    1942年8月,第三战区三北游击司令部在金仙寺成立。同年9月三北游击司令部又在该寺举办第一期教导队,训练学院70余人,1943年元旦,三北游击司令部司令何克希、副司令连柏生友情三北名界著名人士在金仙寺举行新年茶话会,慰问各界人士,宣传抗日名族统一战线政策。月西法师及僧众都积极支持,并保守秘密。

    1945年金仙寺住持月西法师离寺去延庆寺,由性诚法师继任金仙寺住持。

    金仙寺原为一所教具规模的寺院。天王殿、大雄宝殿、西方殿、地藏殿等殿宇相当恢弘巍峨。且东西厢房、法堂、藏经堂均为楼房,还有北灵峰、关房、香积厨等建筑。1954年尚存房屋99间。但至1958年,因住僧外迁,被改建为学校。仅存法堂藏经楼七间。

    该寺不仅所处环境甚佳。且在我国佛教史上具有一定影响。白湖讲舍和人海灯社。是很著名的佛学研究机构;芝峰与亦幻是很有造诣的僧人,在我国南方颇有影响。历史上端午节是该寺的香期,在群众中仍有一定印象。

    1989年,慈溪籍旅港同胞姚云龙夫妇鉴于金仙寺地处白洋湖风景区,乃发心捐资重建大雄宝殿,并当年11月经宁波市政府批准开放,此后将近20年建造天王殿、山门、五观堂。1995年,德慧法师任住持集思广益、群策群力、倾全寺之实力,整合现有的人力物力资源,以德慧法师为龙头,及两序大众、客堂、护法团等核心力量先后建造玉佛阁、功德坛、望湖楼、万佛殿、食堂餐厅、三圣殿、钟楼、东厢地藏殿、西厢观音殿、西厢房及库房小卖部、葛仙翁殿、莲花世界、校前指月亭、山上望海亭、功德亭、和平亭等等列建筑。2000年6月经宁波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同意,同年9月举办白湖佛学院,培养大批年轻僧人,为我国弘扬佛教事业作出一份贡献,至2002年7月由于经费不足停办。现已有各种殿堂房舍172间,落地建筑面积6637.37平方。总建筑面积12176.88平方。占地42亩。殿宇恢弘、佛像庄严,成为浙东地区一处较具规模之十方丛林。

2010239156959.jpg